人民网
人民网>>人民酒业

共建、共享、共治 互联网+、大数据如何破解假酒之痛

2019年05月16日09:39 | 来源:人民网-食品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5月16日电 (记者崔元苑)为了完善酒类知识产品保护体系,推动信息数据共享,整肃乱象,形成酒类品牌打假维权合力,修复海晏河清的营商环境,5月9日,一场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背景下的酒类打假强音在茅台奏响。来自全国各地公安机关、酒企代表围绕“大数据背景下的酒类假冒伪劣刑事打击”主题,深入交流,凝聚共识,共同探索酒类假冒伪劣刑事打击的新思路、新方法,并发布了中国酒类假冒伪劣刑事打假的“茅台共识”。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古井、郎酒、舍得、劲酒、中粮、保乐力加、富邑等20余家酒企深入探讨了互联网+下的打假维权协作。

互联网时代酒类打假为何越来越难?

假酒产业链隐蔽性越来越强;团伙化、规模化“抱团”规避监管;社交软件、社交平台甚至糖酒会都成了假酒销售的媒介载体

对于假酒横行的原因,茅台集团党委委员、总法律顾问刘汉林分析称,一是紧俏产品存在市场需求;二是社会主体市场行为有待规范;三是消费者法治意识不强;四是制度落地落细不够;五是有的地方存在保护主义,致使一些犯罪链条长期存在。

众所周知,热销品、稀缺品常常是造假的重点对象。“茅台的假酒产业链造假成本只有50元到200元区间,暴利的趋势让造假者铤而走险,这也是假酒屡打不绝,难以根治的原因之一。” 茅台集团法律知保处负责人说,在打假中,首先,包材打击困难,包材呈现区域化特征,向全国发散,门槛低,还有地方保护或多或少的阻碍;然后是物流打击困难,黑物流源头治理难,常常是扣到货抓不了人,加上实名登记没有落到实处,黑物流通过变通为造假者提供便利;还有,网络销售多线上,小广告连接多,周期短,常常是我们刚发现,刚把信息固定下来,链接地址就变了,有效信息少,发货隐蔽;再有是惩处弱,造假者违法成本低。因此,打假形势非常严峻。

劲牌公司知识产权部门负责人说,现在网络售假,真假酒区分很难,以前靠价格差距判断,现在价格都差不多,迷惑性很大。而且制售假活动也常是线上沟通,线下私聊交易,线上交易也是第三方平台,网上的经营执照大多是假的,取证很难。有的造假者移动互联网地址经常变,无法确定终端地址,证据收集时间长,打击难度加大。

富邑葡萄酒集团知识产权部门负责人分析说,随着网购和手机端消费酒类产品行为的越来越成为主流,售假人员不仅在淘宝天猫平台,还瞄准了“饿了吗”“抖音”等新的社交平台,通过微信转发吸引流量。另外,酒类产品可以从外卖平台订购直接送到酒店。还有造假者拥有多个账号,跨多个平台,资金物流数据分散,取证更加复杂困难,迫切要求我们提升互联网下运用数据打假的能力。

“在酒类造假产业链中,包材地域,社交软件,网站广告甚至糖酒会都成为了假酒销售的媒介载体,售假方式层出不穷,假货治理的洼地效应明显。”拥有多年互联网技术打假经验的阿里巴巴集团打假特战队负责人指出,随着打击力度的加大,造假向电商平台转移,新兴社交平台成为制售假分子分享经验的重要场所。假票据、假标牌、黑物流,作案隐蔽性强,难度大,犯罪成本低是酒类打假屡打不绝的原因之一。

酒企负责人也反映,现在形成了很多有地域特征的“造假帮”、家属化、团伙规模化化,抱团取暖,规避打击和监管。比如“某某帮”,就是销售一条街,消费者买完后,发现有假,上门投诉,他们就互换销售人员。还有的柜台摆真酒,暗格里售卖假酒。危害大,查处难度大,影响恶劣。

“制售假累犯越来越多,” 剑南春知识产权部门负责人称,现在的造假者反侦察意识越来越强,侵权越来越“专业化”。企业为保护品牌而进行的防伪升级,造假产业链中有专门研究防伪升级的应对方法,然后进行推广,通过假冒包材免费供应,发展下线。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余志豪指出,制售假产业化、全球化态势愈演愈烈,海内外制售假团伙开始通过分工协作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搭建制售假产业链,一些境外制售假分子还通过海外社交软件为假货引流,假货供应链全球化态势给治理带来了全新挑战。

刑事打击仍是整治假冒伪劣的最好手段。据公安部经侦局副调研员张菲菲介绍,公安部经侦局组织研发了“打击假酒犯罪工作平台”,两年来共收集涉酒违法犯罪数据310万条,研判发现跨区域案件线索306条,为全国打击假冒伪劣酒类犯罪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下一步,经侦局将积极重塑与相关部门、机构、业界的协作模式,利用数据融合提升协作效能。

“在目前的假冒伪劣刑事打击过程中,也面临着打击难、查处难、举证难、惩处难的挑战,酒类行业需要深化合作应对新挑战。社会相关方利用各自优势广泛深入参与打假维权,营造良性健康的营商环境,要充分借助大数据技术手段提升维权水平。” 刘汉林认为,对此,国家层面要继续推动法制完善;地方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打假维权工作;企业要切实维护自身基础权利;行政和司法机关应当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社会相关方应当利用各自优势广泛深入参与打假维权;充分借助大数据技术手段提升维权水平。

名优酒企打假现状如何?

严格监管考核经销商渠道;线上线下打击相结合;提升产品防伪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端口前移;对消费者做好正品购买渠道的引导

酒类行业知识产权保护需各方广泛参与,既要有政府职能的高效转变、行政执法的严格统一,也要有市场主体的依法合规经营、品牌信誉提升,更需要社会大众的持续广泛参与、自觉主动监督。

在造假手段升级倒逼打假技术升级的语境下,各大名优酒企为了洁净市场环境,维护消费者权益和品牌信誉,也想了很多可行性强的实招。

“很多侵权事件发生在经销商渠道,经销商对线索的搜集,对市场的反馈是最敏感直接的,因此,对于经销商内部管理是维权打假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中粮智慧负责人称。

在规范经销商渠道方面,泸州老窖不断引导经销商,选择核心客户,销售体系建立共享共建机制,要求经销商对自己所在的市场定期做评估考核,酒企核实反馈信息,以此来规范和监管经销商的行为。茅台则对经销商服务和监管并重,销售和打假并重。经销商对于周边的一些假冒侵权的门店流通的产品造成影响比较敏感。通过常态化的监管,对其库存陈列提出要求,从契约到订销合同,对于违反品牌管理或涉及侵权设定规则,划高压线。

企业没有执法权,必须依靠执法单位联合办案。在酒类打假过程中,很多时候,单一品类的案值达不到刑事立案,多个品牌加起来才能进行刑事打击,时间周期也会比较长。多个知名酒企都表示希望资源共享,建立企业联盟,形成打假合力,缩短周期和提升打击成效。

记者了解到,很多酒企在打假中,主要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网购买样,跟踪物流,发型嫌疑车辆,进行线索整合,线下调查,由于线上很多注册地址和执照不是实名制,会涉及到跨省协调。由执法机关以检查名义,确认物流点,接收货人信息,进行源头打击。有的会通过查询房产等信息,对嫌疑车辆的跟踪,顺藤摸瓜,寻找生产窝点。

保乐力加则是通过一个防伪工具——乐鉴码,让每瓶酒都自带身份证,消费者可在瓶身上扫描追溯,与瓶盖隐藏码匹配核对,企业可以通过乐鉴码实时实地跟踪码产品流通路径,来排除假冒伪劣。

针对打假的痛点,茅台法律知保处负责人介绍,每年投入4亿元打假,根据案件情况,保障执法机关办案,线人,第三方监测平台,员工的打假经费。职能设定,授权委托,打假奖励,考核评价。同时还将提高补贴标准,根据查处的具体情况,完善具体细致的标准,激励提高线索的有效性。

在配合刑事打击方面,全方位收集线索,有效甄别,不同类型有不同处理处罚方式。将未形成行政刑事的案件,收入情报检测中心和预警平台。通过线索、数据的碰撞中发现情况,形成新的案件线索。

记者发现,现在的酒类侵权行为从后端走到前端,不止于假酒,造假者还通过合法途径掩盖侵权事实,常常会在产品没注册时抢注,打擦边球。对此,茅台把申报维护知识产权作为重中之重,在产品投放市场之前就把知识产权保护前端工作尽量做到无懈可击。在产品防伪上与制假者博弈,规范内部渠道,经销商渠道,确保正品渠道不出问题。

更多酒企负责人意识到并在实践,针对造假的新趋势和新特征,光靠“打”不够,更要走到前端预防,事中事前有更多的介入,早一步挖掘发现制售假行迹,预防层面将造假苗头掐灭。

“接下来,还要对黑色产业链深入研究,比如假酒的原料来源,基酒怎么组织,这也是今后工作需要着力开展的方面。” 茅台法律知保处负责人称。

用大数据分析赋能酒类打假更精准、高效

建立主动打假机制;通过全网络平台数据碰撞分析锁定造假目标,精准打击;紧跟造假特征变化和新媒体、新社交平台的特点升级互联网打假技术

近年来,在酒类打假方面,财力、人力、物力、酒企、政府、执法部门等各方可谓投入巨大,但是打假的投入与回报却不成正比。互联网时代,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广泛应用的背景下,打假、惩戒失信在技术、模式、协作机制上有了更多创新的空间,将有助于形成打假维权效应的最大化,给造假者以更大的震慑力。

富邑葡萄酒集团在打假工作中发现,50%的假货线索是从线上开始,于是,他们建立了主动打假机制,通过全网络的平台检索数据挖掘碰撞,与执法机关合作落地摸排打击。“具体而言就是,数据帮助线索落地,事前预防事后打击。切断新媒体,抖音微信的造假入口。”

保乐力加也是通过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分析大数据和第三方公司网上监控,主动防控跟进,测买假货,将信息反馈给执法机关,立案后跟踪。剑南春则依托打假体系,与销售体系合作,线索收集,数据库筛查比对,嫌疑落地,打击更有针对性、目标性。对于侵权、疑似侵权的数据归档。借助大数据平台,平台推送,答疑解惑,提升消费者的防伪意识。

各大酒企希望互联网平台能够合力打击巡查,同时给企业开通绿色通道,发现有造假行迹,能尽快对接后台信息,快速出击,联合打假。

传统技术能力滞后于造假水平,技术的创新就成为必然,而且需要紧跟造假特征变化而变化。

据阿里打假特战队负责人介绍,目前,在互联网技术打假、大数据打假应用层面,互联网平台可以通过语义情感分析,海量评价筛选负面情感分析。假货识别模型能针对全网商品与用户的异常行为进行实时的扫描,并根据扫描到的内容进行判定,对于判定结果为疑似假货的商品与售卖商品的商家,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置。进行二次研判分析后,锁定问题假货,线上平台按规则处罚,线下推送到执法机关进行打击。

另外,针对时下火爆的直播销售,建立直播防控体系,依托语义算法、商标检测算法、多语言ocr文字识别算法,对直播进行全程风控,多种技术手段优化假货模型算法,提升假货识别能力。

在技术能力建设中,对涉假产品线上线下产业链,作案手法,反常行为,资金流等维度深入研究,结合消费者与权利人的相关评价信息,从技术来刻画还原制售假的行为,以犯罪嫌疑人心里研究作为新的切入点,提炼犯罪行为的规律特点和作案手法,依托执法机关群里人平台,共同构建打假共制系统,线下情报与线上模型结合,提高大数据精准度与识别度。

据悉,在原有图像识别、语义识别、抽检模型、假货甄别模型等打假技术的基础上,目前又将语义情感分析、商家全景视图、直播防控体系等新技术应用于知识产权保护,不断提高假货的识别、防控和打击的技术能力。

“今年希望能够更全力地与执法机关在数据共享上走得更密切,真正让数据发挥出优势。” 阿里巴巴打假特战队负责人称。“在大数据和信息化时代,我们更要充分借助大数据技术手段提升维权水平,应深化警企合作,构建以大数据智能应用为核心的维权机制。”刘汉林说,在共同努力下,我们希望构建一个共建、共享、共治的假货打击格局,科学运用大数据,形成技术驱动、能力共享、模式创新的互联网+的假货治理体系。

(责编:崔元苑、许心怡)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